崇遠堂建築之美

崇遠堂建築之美

廖家祠堂(崇遠堂)位於今西螺鎮福興路,建築本體係1926(大正15)年動工興建,1928(大正17)年完成,費時一年半,總工程費用14萬元日圓。然崇遠堂並非七崁張廖氏族來台的首座祠堂,早於1846(道光26)年即有該族宗親廖秋紅等於下湳地區捐資購置田產,並於1848(道光28)年創建下湳「繼述堂」。該堂成立後,每年春秋合族祭祖,平日教化宗親子弟,為七崁聯合祭祀活動中心。因下湳「繼述堂」倒塌,直至1924(大正13)年廖富淵等人重議新建宗祠,新建崇遠堂事宜極為謹慎,由廖重光、廖富淵、廖學昆、廖旺生、張崇岳等五人總司宗祠興築計畫,並延攬著名匠師參與工程,如西屯廖老番負責主持大木,豐原張文貴負責土水(泥作),廖伍負責剪黏工事;此外觀摩台中、台北之張廖家廟、林氏宗祠、陳氏宗祠等建築形式,故崇遠堂建成後,其建築型態多有上述宗祠之影子。

廖家祠堂現存型態為1955(民國44)年整建後之規模,為兩殿兩廊雙護龍之平面形制。三川殿正面面闊五開間,屋頂採斷簷升箭口形式,屋面以筒板瓦鋪設,中央脊飾為三仙,中央三間推縮成「凹壽」,步口簷柱設有一對龍柱,步口上部不作看架及排樓面,而以繁複的結網形成視覺焦點,上懸「崇遠堂」匾額。中港兩側有螭虎團爐紋透雕石窗,門枕石設一對石獅,面向中庭之簷柱為木接柱,上刻有對聯,五門兩側作直條石櫺窗,不作繁複裝修。正殿前以三開間的軒亭拜殿結合香爐為主要祭祀空間,以粗壯的四點金柱界定正廳區位,上部屋架為典型的三通五瓜,中脊有太極圖形彩繪。祖先牌位所在之神龕設有繁複結網裝修之花罩,其彩繪設色一如宗祠彩繪用色。檐廊僅作為通道使用,牆體壁面有石刻浮雕裝飾,屋架為捲棚六架,向中庭之檐柱為木接柱,屋脊以三川脊作法。三川殿、檐廊與正殿之地坪均用六角磚鋪設,中庭地坪近年已改鋪條石版。

崇遠堂之裝修部分簡潔細緻,剪黏泥塑部分僅出現於脊飾與水車堵頭,正殿之脊飾為寶塔加行龍一對,彩繪部分以朱漆設色居多,三川殿、檐廊與正殿之通隨皆有花鳥、節義故事主題彩畫,圓桁則以朱漆設色,鑿花細木亦有按金。三川殿之步通尚有保留原有彩繪。整座建築之木作、門扇與石作部份的雕飾彩繪均具莊嚴華麗之象,堪稱臺灣各姓宗祠之優。